首页
>> 保密文化 >> 红色往事

浙西秘密贸易线
发布日期:2023-03-30浏览次数: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江西东部与浙江相邻的地区,以方志敏为领袖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他们组织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很快将斗争的范围扩大到了闽北和浙西地区,逐步形成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也称“闽浙赣苏区”),成为继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后又一块范围较大的红色区域。

然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异常艰苦,国民党反动派在对苏区进行多次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实施了残酷的经济封锁,妄图“困死”根据地军民。

1931年5月,国民党军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部颁布了所谓《封锁匪区纲要》《赣东食盐买卖运输查禁法》等一系列禁令。扬言:“查禁食盐物资输入匪区,关系剿办前途,极为重大,实行封锁政策,即足以制匪死命。”严令“杜绝供给匪区食盐”“有为匪偷运者,以军法从事”。与皖、赣毗邻的浙江省开化、常山、江山、淳安等县也相继颁布了食盐等物资的运输查禁办法,如《常山县食盐买卖运输查禁暂行办法》《江山县取缔物品过境暂行办法》《开化县计口授盐法》等等。敌人的封锁,使苏区的食盐、药物、布匹、军用品等物资供应一度十分紧缺,特别是食盐的严重缺乏,给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和反“围剿”斗争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设法到白区去采购食盐等物资,赣东北省苏区消费合作社于1931年11月在江西葛源召开会议。计划在浙西开辟从华埠经航头、油溪口、白沙关到德兴县境内;从球川经岭头山到玉山县境;从廿八都经枫岭关到广丰县境的三条贸易古道。由于听说华埠镇可以购到大量的食用盐,便决定首先派人通过灰色贸易,去秘密打通华埠与苏区的运盐路线。会后,省社派采购员练金科等人到化婺德地区开展工作。

当时华埠镇有7家盐仓,早在1931年年初,德兴苏区的军民就分别经油溪口、星口与桐村、青阳两路到华埠,用黄金、自银、首饰购买电池、电筒、雨鞋、搪瓷碗等百货用品与食盐。浙江保安团驻华埠第四区团团总王莲辉明令不准把食盐、电池、电筒等物品卖给红军,一些店主就把这类禁卖的货物送出镇外或到赤白交界处去交换。

华埠镇的盐虽然好买,但要按以往的通道运送苏区,一是路途较远,二是有国民党关卡的检查,很难通过。当采购的同志得知岭头山有一条小路,经桐村、王坂、徐家村至江西玉山境内,可以秘密绕过敌人的盘查通向苏区时,便决定在岭头山附近的港头一户可靠人家设立了收购站。

岭头是苏区和白区交界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大多知道共产党和红军但却了解不深。收购站开始是以高于华埠镇一倍的价格挂牌收购食盐和咸腊酱品,并承诺给贩盐者每人5至10元的预付款。经过动员,一些人犹豫着参加了挑盐队。

练金科一行在港头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罗章业的积极支持下,组织担盐队到华埠购盐。并以1元钱4斤的价格收购,其他咸味品每购1元补偿1角。没有本钱的,每人可贷款5银圆至10块银圆。经过动员,男女老少积极参加担盐队,由此迅速建立起一条秘密的运盐路线。当时除蜈蚣岭外,沿途的岭头山、仓坞口、坊塘、塘底、大畈、源头、徐家村、银炉、王畈等村的群众都踊跃参加,旺日收购量达1万多斤,仅三四个月时间,就收购食盐数10万斤。

挑盐队的群众送盐到苏区后,不仅每次都受到苏区政府的热情接待,每人每次还可免费得到半斤熟肉和半把粉丝。到过苏区的群众都反映:过去听国民党宣传,从白区进苏区的人要被杀头的,现在受到这么好的接待,还是苏区好。消息传开,参加送盐的人越来越多,方圆百里的大小村庄都动员起来了。他们组成了大大小小的挑盐队,有男有女,甚至连十三四岁的娃娃也加入到这个行列。有个“万康源”商号的老板还表示,人人都要吃盐,没什么好害怕的,都可到他的店里来买盐。由于有这家商号到华埠去进盐,使收购站少担了许多风险。几个月下来这里的收购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有时日购盐量竟能达到万斤以上。当时华埠镇有7家盐仓,因水陆交通方便,每日从衢州、杭州等地运进的食盐达2500多担,浙西通向闽浙赣苏区的第一条贸易线路就这样建成了。华埠一度成为向苏区输送物资的重要商埠。同时,其它几条贸易通道也有了进展。

国民党当局发现白沙关、球川、廿八都快成为通向苏区的贸易据点后,便于1932年8月,先后派国民党军队第三十六旅进驻白沙关,派浙保两个大队分驻球川和廿八都,想以重兵堵住这3条通商要道。国民党还派开化县基干队驻守王坂,专门负责查禁食盐过境。并不断袭击苏区收购站和挑盐的群众。有一次敌人乘夜偷袭,收购站得知消息及时转移,但却未能来得及通知正在运盐的群众,造成6人牺牲,8人被俘。为此,苏维埃政府一方面派出红军游击队加强对运输队的保护,同时尽量保持灰色贸易。

贸易处的同志也积极与当地国民党军、政、商界的头面人物和开明绅士建立联系,疏通各种关系,以保证苏区秘密贸易道路的畅通。1932年冬,苏区有一批皮毛想从岭头山运出。采购站与华埠“三和堂”笔店老板联系,收购了他的一担狼毫毛笔,并通过他将这批皮毛经和尚山从华埠安全运出。1933年春夏间,苏区各县新茶上市,茶叶要从大坂出口。采购站又与华埠“万康源”老板联系。按当时行情,华埠每担茶叶卖70多元,而苏区的茶叶每担只要33元,所以仅一次从苏区运至大坂、源头的干茶就有120多担。这年8月,苏区准备从上海采办一批做炸药用的红硝、西药和文具用品等。采购站通过华埠“吴德泰”灯笼店老板在上海购到两箱红硝,以做笔的百粉为名托运回店,另外还代购了一批西药、石印机、各色油光纸和油墨等装了11箱,以“吴德泰”的名义从杭州经水路托运华埠,又经“吴德泰”的帮助陆续运往苏区。

随着斗争的发展,华埠秘密红色贸易线也在不断改变采购的方式,从过去仅以银元购货的单一做法,发展到以货换(易)货,即输出苏区的大米、猪肉、皮毛、茶叶、莲子等土特产品,换取白区的食盐、日用品和部分军需物资。

敌人的经济封锁未能困死苏区军民,在中央红军战略攻势的配合下,终于使这条秘密贸易线路一直坚持到中央红军撤离苏区。





                                 

▲红色贸易线浙赣要塞:白沙关新貌                                           ▲红色贸易线:华埠镇码头旧址


根据中共衢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资料整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