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密文化 >> 红色往事

秘密坚守会稽山
发布日期:2023-03-30浏览次数:

  1945年9月下旬,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后,马青被任命为金萧地区特派员,并建立了一支由伤病员和后方修械站人员共40余人组成的秘密武装部队,留在当地坚持斗争。这是新四军主力北撤后浙东地区最大的一支人民武装,因此,国民党反动派千方百计想剿灭他们。

1946年二三月间,敌人集中了一个正规师和部分保安部队、自卫队,向游击队活动的会稽山区实行大规模的“清乡”,强迫山上零星居住的人家全都迁到山下大村庄,并不断地搜山。在这危急时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马青不得不作出了暂时分散活动的决定。

这天,他在诸(暨)、绍(兴)、萧(山)交界的大山坞里,召集大家说,准备安排几位年轻同志去苏北根据地,伤残体弱的发给路费,隐蔽到老乡家中。战士们都没有思想准备,一时都愣住了。部队已在敌人眼皮下周旋了半年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没有一人开过小差,现在却要大家各自为战,一时大家都十分难过。当听到马青讲“待路费筹措后,部队马上分散”时,许多同志不禁潸然泪下。马青也动情了,摘下了近千度的近视眼镜,用衣袖擦去了盈眶的泪水。但他仍用那浓重的绍兴乡音坚定地说:“分散只是暂时的,这是今后胜利的需要,根据形势的进展,我们要随时准备归队战斗,我们的战旗必将重插会稽山!”

4月1日,部队开始了紧张的筹款工作。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到处宣传“新四军金萧支队北撤了,留在山上的都是土匪”,筹款工作遇到了困难,连续三天,收效甚微。4日一早,马青率部在上梓坞山岗上休息。多年的战斗生涯,养成了他每到一地就先观察地形地貌的习惯。只见这里地形很好,山势陡峭,视野开阔,从山岗上能看到远处山下的石鸭里村。他选好了位置,在上山小路的顶端山坡上架设了一挺机枪,又在四周安排了嘹望哨,自己则坐在战士们休息的茅草坪与山坡之间的一块山岩上。

连续几天的筹款,同志们又饥又累,春天的太阳暖洋洋的,芳草花木的芬香薰得人昏昏欲睡,很快,连放哨的同志也睡着了。此时只有马青和警卫员姚康未睡。在阳光下,马青一边俯首捉身上的虱子,一边在思考着问题:主力北撤已半年了,尚未取得与他们的联系,同志们是否安全?按杨思一留下的指示,这里的一切由自己审时度势作出决策,现在安排大家暂时分散是否对?万一形势进一步恶化,又怎么打算呢?同志们分散后,又怎么随时取得联系呢?他思绪万千。虱子一个又一个地被他捉住,咬在嘴里咯咯作响。他忽地回想起自己年少时当学徒的艰难生涯,回想起为抗日而奔赴延安的艰辛历程,回想起在延安陕北公学紧张而又激奋的学习生活,回想起抗战时期与日伪军的周旋。他深感革命道路的曲折,但更坚信革命一定能够胜利,即使自己牺牲了,胜利终将属于人民。

想到这里,一股激情油然而生。他脸带笑意地望了望身边这位年仅17岁的姚康,只见他趴在山石上,聚精会神地给家里写信。他想叫小姚睡一会,但转而一想,还是让他写吧,队里已决定让他去苏北解放区,就要离开生养他的故土,总得有段时间才能回来……

忽然,他听到山岩下的灌木丛中有窸窸窣窣的声响。他放下衣服,下意识地扶正了近视眼镜,一看,只见几米外的草木丛中已伸出几支乌黑的枪口。谁也不曾料到敌人竟也会摸到这人迹罕至的上梓坞来。情况万分紧急,已不容他作出战斗部署。他拔出快机,大声叫道:“姚康,快跑!”自己便翻身从岩上滚了下去。这时,敌人架在山坡上的机枪响了,由于距离太近,作用不大,却赢得了时间,掩护了战友迅速撤退。

马青滚到半山腰,便躲进了一片灌木丛中。他摸摸随身携带的物品,都在,就是眼前一片模糊,原来是那副“宝贵”的眼镜被荆棘扎去了。他也顾不了许多,赶忙把身边的文件撕碎吃掉,又检查了一下快机的子弹,还拧开了两颗手榴弹的后盖。心想万一被敌人发现,就与他们同归于尽。但他终于躲过了敌人的搜索。

天黑了,他开始凭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着下山,也不知跌了多少跤,弄得浑身伤痕累累,直到下半夜,才到达出发时约定的地点万寿寺,与先一步到达的几位同志会合。检查了一下人数,仅有20余人,年仅17岁的姚康和另一位战士不幸牺牲了。  

马青悲痛万分,深为自己的疏忽而感到内疚。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指挥员,冷静地思考和分析了处境,觉得再不能因筹款而让部队受损失,当即作出了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斗争的决定。他动员诸暨和永康的同志暂时回家隐蔽,又安排了几位同志在一些地下党员家中暂住。自己则带领几名精干的同志,来到了嵊(县)西。此后,金萧地区的革命斗争转到了以嵊西为中心的区域。

嵊西地处偏僻,对开展游击斗争十分有利,马青和他的几位战友就在这里安了家。为了与外界取得联系,他指示地下党组织设法修好了一架收音机。一天晚上,马青正半卧半坐在茅草棚中调节着电台。忽然,听到了播出的新华社电讯,不禁让他喜出望外,犹如海外游子听到了久别的乡音。他静心屏气地听着。正好播的是粟裕率领的新四军在泰兴、如皋、海安等地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七战七捷的消息。他连眼镜也顾不上戴,一蹦跳了起来,推醒了睡在一旁的周芝山、杨亦明。“芝山、亦明,快醒醒!苏北打起来了,打起来了!”“什么

打起来了?”周、杨两位一听,以为有什么紧急情况,一骨碌爬了起来,异口同声地问道。

“情况很好,新四军在苏北七战七捷,歼敌5万。”马青一边劲道实足地继续摆弄那架因受干扰而声调已变模糊的收音机,一边满有把握地说:“根据国民党近日的报纸和刚才听到的消息,看来国共谈判已经决裂,全面内战不可避免。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重拉队伍,配合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争。”“但从何处着手呢?”周芝山问道。这倒是一个大问题。马青便和身边的几位同志商讨起来。如果要重组武装,人倒没有问题,分散隐蔽着的同志、金萧支队未撤走留守的同志、再加上地下党组织和积极分子,可说是一呼百应。关键就是武装,怎样才能搞到足够的武器呢?马青要求大家出主意找门路。

几天以后,马青不仅多次收听到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的消息,同时也找到了搞武器的突破口,这就是嵊西石璜镇。那里驻扎着一支国民党的自卫队,正好有一位名叫齐昌瑞的地下党员隐蔽在那里当队附,并迅速与他取得了联系。

1946年10月下旬,马青在嵊西上安村的一户地下党员家中,主持召开了主力北撤后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宣布部分隐蔽的同志立即归队。同时向路西、金华、金(华)义(乌)浦(江)地区留守负责人蒋明达、应飞等同志发出了做好战斗准备,紧急待命的指示。11月15日,马青又派人从永康带应飞、徐有康等老游击队员以及在那里开展工作的周芝山、杨亦明,随带武器,化装成工匠、商贩,昼夜兼程赶到嵊西。11月18日,马青主持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部署了攻打石璜的具体行动计划:齐昌瑞为内应;应、周、杨等老战士和部分当地地下党员为突击队;钱章超率战士从东进入指定地点,作为预备力量;楼春阳率战士切断石横与外地的电话线。

11月19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晚8时左右,一轮明月已从山岗升起。石璜自卫队驻地辅仁乡关帝庙附近的树林里,一支游击队战士正敛声屏息、密切地注视着庙内动静。8点15分左右,只见庙的边门“咣”的一声打开,齐昌瑞在另一位打入敌人内部的游击队战士搀扶下,跌跌撞撞地走了出来。“老子没有醉,没……没醉!”齐昌瑞装作喝醉了酒,一边讲“胡话”,一边往庙门外的树林里走,走到转弯处便迅速地隐入黑乎乎的树林里。

“马主任!”齐昌瑞已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首长了,一看到马青,心情十分激动,心里有多少话要对他说。可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他随手从腰间拔出两支手枪,交给了马青,并说:“里面一切正常,外面只有一个岗哨。跟我来!”

马青低声下令:“按原计划行动!”

严阵以待的游击战士在马青的率领下,由齐昌瑞引路,很快摸掉了门口的岗哨,鱼贯冲入关帝庙。    ’

“不许动!举起手来!”

敌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便乖乖地举起了双手。自卫队的武器被顺利地缴获了。当夜,马青又乘敌不备,出其不意地解除了石璜镇上联保办事处的武装。根据俘虏交代,离石璜镇10里的赵宅村,有个副乡长家里藏有一挺轻机枪。马青又立即连夜带队赶到赵宅,收缴了这挺机枪,还意外地缴获了一箱子弹和一支大号左轮枪。

月沉西山,寒星闪烁,天快亮了。战士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满载战利品,回到了嵊西据点。这次战斗不发一枪一弹,共缴获机枪3挺、长短枪40余支和子弹数箱,参加战斗的人数已增加到100余人,该是重竖战旗的时候了。不久马青召集全体指战员,庄严宣告“会稽山抗暴游击队”正式成立。从此,星星之火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金萧地区的人民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马青(1908-1989)                                           ▲嵊州区石璜缴枪战斗旧址:关帝庙






根据中共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资料整理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