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区动态

常山县税务局构建“一二三”涉税数据管控模式 实现数据泄密零发生
发布日期:2023-08-20浏览次数:

常山县税务局树牢问题导向,以承接浙江省税务局“揭榜挂帅”试点项目为契机,聚焦敏感数据内网外泄风险,以“技防”+“制防”,破解“人防”的局限性难题,从技术赋能、制度管控、组织保障三方面入手,构建“1+2+3”涉税数据管控模式,严控外发“小出口”,兜牢安全“大数据”,做到敏感数据风险排查“纵向可追踪、横向可联动、结果可反馈”。经过一年的调试、运行及应用,扫描识别疑点事件1547件,其中,“审计”通过948件,实施各类“阻止”599件(次),实现数据风险全闭环、数据外发全监控、泄密事件零发生,有效保障涉税数据出口安全。

一、构建一套安全防护体系,打造智能化管控利器

1、事前风险预警,科学设计指标模型,精准识别敏感数据,做好“出口”安检。以跨股所的团队力量,整合梳理局内各部门日常涉及敏感数据资料,包括个人信息、房产信息、发票信息、经营信息、案件信息及内部工作资料等,归集整理共性问题、专题研究个性问题,从中提炼税收明细、发票明细、房产交易清册、企业社保明细、个人社保明细、个人敏感信息、税务内部公文资料等7项检查规则23类匹配模型,形成智能化识别模型,制定涉税数据分类分级策略。系统对涉税数据通过U盘、打印、光驱等输出敏感行为进行自动校验、分类识别、扫描分析,启动策略响应控制,提供不同维度的响应控制功能,如审计、审批、禁止、白名单等,实现对“出口”数据进行自动、全面的安全检查。

2、事中监控审核,加强业务关联审批,明晰责任凝聚合力,审视“出口”通行。坚持“无风险不打扰”,对于无风险数据,自动“通行”;坚持“违规行为禁止”,对于复制敏感数据到U盘的行为,一律“禁止通行”,截至7月底,已阻止“另存为”事件、“剪贴板”事件共430起;坚持“风险有人管”,对于因工作确需外发的数据,进行“部门负责人审核+系统后台监管”,经核验完后方可“放行”,截至7月底,已授权审批948件,阻止移动存储141件(次),阻止光驱刻录28件(次)。

3、事后审计溯源,广泛发掘数据资源,迭代升级指标模型,保障“出口”安全。一方面,用户下载安装系统需进行实名认证,确保用户在进行打印、拍照、截屏、外输数据时,可以通过系统的屏幕水印、个人事件统计等功能,快速追溯泄露源头;另一方面,将系统收集到的外发事件,根据匹配内容、检查规则等进行分类整理并汇总,与敏感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用户日常行为规律,不断迭代识别模型,优化调整检查规则,让系统识别数据泄露风险疑点更加精确化、高效化。

二、编制二项数据安全指引,巩固长效化安全态势

1、精准定位工作要点,做到标准统一、有章可循。从数据使用、存储、传输及系统账号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编制《涉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重点解析各类信息系统使用涉税数据的场景和情形,让数据安全管理更加场景化、可操作化,切实加强了终端电脑数据安全管理,有效提升了税务干部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2、全面强化风险导向,做到精细防范、常态长效。坚持系统观念、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编制《涉税数据泄露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突出泄露事故响应处理流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分级分类提示事件,从数据的生成、维护、使用、外发等,全流程闭环揭示各类型潜在数据泄露风险,确保及时、有效、有序处置涉税数据泄露事故。

三、联动三端安全防控力量,落实闭环化管理保障

1、以“生成端”为中心,坚持协同共治,推动防控一体化。成立由县税务局领导担任组长,信息中心牵头,各股(室、所)技术安全联络员组成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专项工作团队,定期召开专班会议,协商制定实施方案、评估方案技术可行性、编写涉税数据分类分级安全指标、研判数据安全管理机制试点运行问题等,推动数据安全监管一体化。

2、以“维护端”为保障,坚持精细服务,推动防控高效化。建立试点反馈机制,由联络员定期收集数据防泄漏系统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各股(室、所)对该系统的建议。系统上线以来,收集问题4类,协调解决问题3个,助力推动系统防控智能化、运行平稳化、使用无感化。

3、以“使用端”为重点,坚持全员培训,推动防控自觉化。开展数据安全意识提升专题宣传,重点培训重要岗位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切实履行数据安全职责;组织开展系统操作全员培训,编写并下发《系统操作手册》,为日常操作提供指导;签订使用涉税数据承诺书152份,推动数据使用安全防控全员化、自觉化。

供稿单位:常山县保密局

责任编辑:朱纯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