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林森火 | ||
| ||
按语: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穿越保密战线的历史烟云,我们十分追念为中国革命事业斗智斗勇、献出宝贵生命的少年英雄们。今天推出的林森火,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在玉环市坎门街道,有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年英雄林森火纪念馆。此馆收藏着一张1955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民兵民工家属光荣纪念证》。这张光荣纪念证,诠释了少年英雄林森火短暂而绚烂的人生。 少年先锋队的积极分子 林森火,1933年5月出生于浙江玉环一个贫苦家庭。9岁入坎门西头小学读书,他勤奋好学,各门功课成绩都非常优秀,还特别喜爱绘画、木刻、泥塑。买不起练习簿,就将香烟包装纸装订成册;点不起菜油灯,就坐在街坊商店门口借光读书,因家境贫困和日军侵扰,林森火数次辍学。 林森火(1933—1950) 在中共地下党员、老师李毓芳、叶见颖的影响下,林森火从小向往革命。1947年4月,中共玉环县坎门少年先锋队成立,吸收林森火等9名进步学生为队员。林森火光荣当选为第一任少先队队长。次年,坎门少年先锋队改称为坎门儿童团,林森火任团长。在老师的支持下,林森火积极筹办地下图书馆,收藏近200册革命进步书籍,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籍。还常常在深夜帮助老师印革命传单、张贴革命标语,鼓动人们起来参与反粮食漏海斗争和抗议粮价暴涨罢市活动。林森火带领少年先锋队员日夜巡逻监视不法商人活动,迫使国民党政府和军警出面制止抢购粮食的不法行为。 机智勇敢的少年侦察员 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越来越疯狂,为了隐蔽地下党活动,坎门镇党组织利用儿童团年纪小、不容易被敌人注意这一优势,决定让林森火和另一名儿童团员潘世庄担任坎门与小岙半山两地地下党组织的交通联络员。不管是海风迷漫的早晨,还是大雨滂沱的黑夜,只要有任务,他们总是随叫随到,往返于国民党统治区,为地下党和民兵秘密递送情报、传交文件、转送物资、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从不误事。林森火多次遇到险情,但他机智勇敢、沉着应对,每次都化险为夷,出色完成任务。 1949年初,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为了配合解放军主力在前线战场的战斗,决定主动出击,解放玉环。战前,游击队急需了解国民党兵的布防情况和武器装备。中共地下党组织将侦察敌情的任务交给了儿童团。 儿童团员们在国民党兵营房附近的空地上玩抢石子游戏,实际上是在用暗语侦察敌情。等到营房里的国民党兵全副武装,三三两两来到操场上。林森火立刻用暗语叮嘱伙伴们:“黄狗(国民党兵)、扁担(步枪)、扫帚(机枪)……一定要点准,各数各的。”儿童团员们按预先约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等到侦察任务完成,大家嘻嘻哈哈地一哄而散。当天上午,他们就把侦察到的情况告诉了李毓芳老师。 接下来要查清山顶上碉堡里的国民党兵配备,就要进入碉堡侦察。这可难不倒林森火。他提着半桶炒豆,顺着通往碉堡的山路一路叫卖。国民党兵果然上钩,叫林森火把炒豆拿进来,一群人一窝蜂地拥过来,一个个弯腰低头抢开花大粒的炒豆。林森火跟进碉堡,一边假装哭喊,一边乘机向四周扫视,点清了人数和步枪数,还发现墙眼上架着一挺轻机枪,正对着前面的山坡。清点完毕,把数目记在心里,林森火开始伸手向国民党兵要炒豆钱,可国民党兵只管自己吃炒豆,谁也不肯给钱,还把他推到碉堡外面。林森火假装害怕,擦擦眼泪,一溜烟地跑下山来。 下山后,林森火立即把侦察到的情况向中共地下党组织报告。夜里,游击队悄悄地摸进坎门镇,一枪未发就缴了国民党兵的枪。林森火高兴得跳起来,对伙伴们说:“我这半桶炒豆可没有白喂狗呀!” 矢志报国的少年英雄 1949年4月7日,玉环解放,坎门儿童团活动也从秘密转为公开。林森火想去参军,但因年纪还小,没有遂愿。1949年下半年,林森火通过考试,跳级插班到坎门小学毕业班。1950年4月30日,林森火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负责儿童团工作。为配合党的政治宣传,林森火组织儿童宣传队排演革命小戏《海燕》《面包》等节目,还自编自演了《玉环解放记》《活捉毛止熙》等节目,上山下乡开展演出宣传,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盘踞在沿海岛屿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经常骚扰坎门,林森火带领儿童团配合民兵轮流在打锣坑、盘算石等地站岗放哨,战斗时,还与民兵一起为部队当向导、运送茶饭、传递情报。 1950年7月31日晚上,国民党残余武装“浙南行署绥靖军”叶金饶部300多人分三路包抄坎门。林森火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出门一看,只见村里有的地方已经着了火,熊熊火光夹着滚滚黑烟,直冲黑沉沉的天空。 “一定是敌人来了,我得找民兵去,和民兵一起战斗。”林森火这样想着,就飞也似的直奔民兵队部。可民兵全都参加战斗去了,林森火扑了个空。他迎着枪声,找到了民兵。原来驻镇上的解放军刚刚调走,镇里只有民兵防守,可民兵人不多,枪也不够,需要有人去花坪找解放军,到时候和镇里的民兵来个里应外合。林森火见情况紧急,主动要求去花坪送信。他假装捡子弹壳,大胆闯过敌人的岗哨。坎门镇离花坪有20里地,一走出匪兵的视线,林森火就拼命跑起来。等他跑到花坪,累得话也说不出来,两条腿软得一步也挪不动了。解放军接到林森火送来的信,立即派兵向坎门镇进发。第二天与镇内的民兵内外夹击,打得国民党军溃不成军,缴获了许多枪支、弹药,还抓了不少俘虏。 1950年11月20日上午,盘踞披山岛的“江浙人民反共突击军”吕渭祥部700多人在3艘炮艇掩护下,偷袭玉环县城和坎门,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坎门小学的老师们紧急通知孩子们立即放学,疏散回家。林森火招呼儿童团员们,分头护送小同学。把小同学护送回家后,林森火飞一样地跑到民兵队。可是,民兵们一个也找不到。他转身又跑向镇公所,急着向镇干部要求任务。镇干部劝他回家躲起来,他不听,转身就到营房,帮山上的解放军送子弹。 送完子弹,他忽然看见部队炊事房冒着一股股炊烟,原来炊事班的战士们正忙着切菜做饭。林森火一看就要帮忙烧水。炊事房虽在山脚,但处在敌人炮火射程之内,不时有炮弹在周围爆炸。炊事员劝林森火赶快离开,林森火坚决不走。 就在这时,敌人的一颗炮弹正落在炊事房,“轰”的一声爆炸了……爆炸的炮弹掀起一阵尘土,17岁的少年英雄林森火倒在血泊中,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少年英雄林森火纪念馆(玉环林森火小学) 为了纪念这位少年英雄,当地政府将他生前居住的街巷命名为森火巷。1983年2月,民政部为林森火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1985年3月,在共青团中央少工委和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少年英雄传》一书中,林森火被列为全国13位现代少年英雄之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