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密文化 >> 红色往事

麻植,为保机密壮烈赴死
发布日期:2024-09-24浏览次数:

1924年8月,—位身材中等、衣着朴素的青年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广州,他凭借着优异的表现,顺利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二期,进入工兵科学习,他就是麻植,1905年4月出生在浙江青田县腊口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来到广州后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1月第二期中共黄埔支部成立时,麻植因其优秀的宣传才能和进步的革命思想,被选为候补干事(候补委员)。他为人朴实诚挚、待人温和平易,受到同仁们的喜爱。在黄埔军校期间,麻植因思想素质高、刻苦用功、任劳任怨而成为学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军校党团书记熊雄的得力助手,是一个善于做政治工作的优秀党员。

麻植(1905—1927)

1925年,麻植调到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任军委书记周恩来的秘书。由于麻植经常出入周恩来在军委的寓所,邓颖超对他印象深刻。1988年,邓颖超在给青田县委党史办的回信中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常常怀念起麻植烈士。”


九死一生的危急关头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中共打入军校孙文主义学会的一个秘密党员,侦悉敌人4月15日凌晨要向共产党下毒手,就急忙通知麻植。15日凌晨,天昏路暗,麻植登上码头,三五成群的国民党反动军、警、宪包围了广州革命机关、团体和工会,大肆捕杀中共党团员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城。这就是国民党广州统治当局一手制造的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

麻植避开敌人的视线,到万福路、东山等军委秘密办事处,打听同志们的安危。当他折返回榨粉街军委办事处时,敌人正在隔邻一间学生旅舍抓人。为了保护机关的安全,他转了一个小弯,来到德政北路洪剑雄烈士夫人、妇运干部张婉华的家里。正好黄玉兰(女,共青团员,16岁,驻榨粉街军委办事处作掩护)也在。张婉华见到麻植,知道敌人四处搜捕,他的处境十分危险,就不容他多说,便拿出洪剑雄的长衫让他换上,嘱咐她家的亲戚四婆和孙女,提着食篮陪伴他一起坐船混出广州城,到了南海县里水乡隐蔽。


壮烈赴死的不屈斗士


麻植去了里水乡后,怎么也放心不下榨粉街军委住处存放着的党的文件和军校党员名册,就毅然返回广州。黄玉兰在张家住了4天,见敌人没有什么动静,也回到了榨粉街军委住处。当她正庆幸麻植脱险之时,麻植却匆匆地闯进门,镇定地对她说:“玉兰,我在街口被敌人盯上了,你快把门拴上!”说毕,麻植就迅速冲入内房,捧出一叠党内文件和军校党员名册,在厅堂上点火焚烧起来。这时门外已传来敌人的脚步声,黄玉兰急忙抢过麻植手上的文件和名册,推着他说:“让我来烧吧!你快点离开这里,要不就晚了。”麻植一面继续烧文件,一面说:“不行,这些文件和名册关系到数百名党员的生命,关系到党的前途,比我的生命还重要,如果落在敌人的手里,那么整个军委的党组织就要毁灭了,我是为了它才来的,你还是快点帮着我烧吧!”当敌人砸开门闯入屋里时,只见一堆灰烬。麻植和黄玉兰被捕了。当晚,邓颖超的住处也被搜查了。但幸运的是,她刚好住在一家私人的妇产医院而幸免于难。

麻植被捕后,敌人妄图从他口中挖出共产党组织的秘密。首先派两个孙文主义学会的学生做说客,被麻植严词拒绝,敌人就夜以继日审讯,用插竹签、坐老虎凳、吊飞机等各种酷刑折磨他。每次审讯后,他总是带着满身血迹被送回牢房,但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吐露党的秘密。

麻植被捕后的第10天,在敌人的审讯室内,黄玉兰见他血迹满脸,外衣被撕得破破烂烂,肩背伤口渗着脓血,脚一拐一拐地拖着沉重的镣铐走着,内心十分难过,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麻植低声对她说:“玉兰,你要坚强些,头是不能向敌人低的,泪是不能向敌人流的。这里是敌人的法庭,千万不能流泪。玉兰,你不能哭,这样会暴露你的政治身份。现在敌人对你摸不着底,一会儿审讯开庭,你要一口咬定是我的女佣,是来广州挣钱谋生的。这样,敌人便无可奈何了。”麻植说着便从衣服口袋处取出一支桔红色的钢笔交给黄玉兰说:“敌人是凶残的,他们绝不会放过我,我既入囚笼,无生还的希望,不过我是不会向敌人低头的。这支钢笔是我多年来为党工作的用具,是我唯一的财产,就留给你作纪念吧。以后同志们问到我,你就告诉他们,麻植没有辜负党的信任和期望,因为他是一个共产党员。”由于麻植在供词中力证黄玉兰是雇来的女佣,她被释放出狱。

1927年4月29日下午,麻植面无惧色,英勇就义,年仅22岁。

微信图片_20240924112954.png

位于青田的麻植烈士纪念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