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密文化 >> 理论研讨

如何突破“基层失泄密问题频发”的困境
发布日期:2024-09-24浏览次数:

微信图片_20240924161840.jpg

在基层工作中,随手存放的涉密文件,快速转发的敏感信息,无所不在的智能设备……许多看似平常的业务场景,频频触及保密安全红线。“千条线”指引的“一根针”下,可能带来许多失泄密风险隐患。

人们谈笑时,常说一句谚语“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来形容一些逾矩行为。基层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无异于“在失泄密的边缘恣意游走”。结合近年来高发频发的基层失泄密案件,我们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类型一:主观臆断乱定密

标记为“秘密★15年”的文件,个人隐私定为“绝密”,中小学课堂课件标注为“机密”,等等,无不折射出基层定密工作的随意性,在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中存在不规范、不专业等问题。该定密的不定密,不该定密的定密,该解密的不解密,低密高定,高密低定,混淆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公开信息,国家秘密管理混乱,极大增加了保密工作的成本。


类型二:涉密文件乱存放

涉密文件是国家秘密的载体,存储涉密文件的设备、存放涉密文件的场所都应当符合保密管理要求。而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基层的保密检查中发现,涉密文件被裸露在办公桌上,被堆放在蒙尘的角落里,被夹杂在公开出版物中等情况时有发生。涉密文件管理是保密管理的重点,必须依照保密法律法规严格管理,任何毫末之差,都可能成为保密工作的堤溃蚁孔。


类型三:贪图方便乱传密

对保密工作来说,通达的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方便了沟通,提升了效率,无形之中也成了各类失泄密问题的“加速器”。涉密文件图文识别、涉密电子文档传输、拍摄涉密文件共享等,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微信图片_20240924161847.jpg

凡此种种,为什么这些保密问题多发于基层?基层工作者们也有一肚子苦水。

缺人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保密工作要有人做。而基层工作存在事情多、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等现实矛盾,面对保密工作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叹。

缺装备。做好保密工作,要有起码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这恰恰是基层的短板。以硬件条件为例,涉密网络、涉密计算机等基础设施,在一些基层单位很难在短时间内配备到位, 给保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构成了阻碍。

缺培训。新时代信息技术进步一日千里,保密法律法规、知识常识、技能要求日新月异,基层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不懂、不会、不专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进行专业教育培训,提高能力素质。

微信图片_20240924161853.png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基础和神经末梢,做好基层保密工作,重在久久为功,难在坚持不懈。要始终把保密安全铭记于心,牢记国家秘密高于一切,守护国家秘密绝对安全。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坚持党管保密原则,将保密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保密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把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确保保密工作任务落地、要求落实、责任落细。

2.注重宣教提升能力。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办班培训、案例警示、法规讲座、平台实训、观摩见学等方式,全面开展针对基层干部职工的保密法律法规、保密形势任务、保密技术防范、保密知识常识教育培训,切实解决不懂、不会、不专的问题,不断提高保密工作履职能力。

3.量体裁衣完善制度。制度建设是保密管理的基础,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施行为契机,做好本单位保密工作制度的废、改、立工作,确保基层保密制度与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紧密衔接,提升保密制度的规范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4.对症下药排查隐患。保密工作需要做在日常、严在日常。基层单位要常态化开展保密检查、风险评估工作,认真排查涉密文件管理、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保密要害部位管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对发现的失泄密隐患要立即整改,并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保密管理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