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镇区委的红色保密斗争与新时代精神传承 | ||
| ||
在杭州市余杭区运河水畔,一座青砖黛瓦的老宅静立百年,这里是中共西镇区委旧址。斑驳的墙面上,隐约可见当年革命者用炭笔写下的暗号;褪色的木桌上,似乎仍能触摸到深夜密谈时油灯的余温。1930年,这片土地见证了轰轰烈烈的“西镇农民暴动”,也镌刻着早期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中以生命守护机密的壮烈篇章。他们的斗争,不仅是农民反抗压迫的怒吼,更是一部用忠诚与智慧书写的保密史诗。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杭县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中共地下党组织被迫转入运河两岸的芦苇荡与棉田深处。西镇区委以林家兜为秘密据点,在运河船工、棉农和乡村教师中发展党员。为避开特务耳目,区委书记唐阿毛化名“老杨”,以贩卖土布为掩护,将党员名册缝入布匹夹层;交通员袁金毛佯装算命先生,用《黄历》页码作为联络暗语。至1930年,西镇区委已发展13个支部、161名党员,却始终未被敌人掌握完整情报网络,这得益于一套严苛的保密铁律:党员仅单线联系,会议多在深夜祠堂或田间草棚召开,重要文件阅后即焚。 1930年5月,一场震动浙北的农民暴动在绝密中酝酿。区委选定林家兜一处三面环水的废弃油坊作为指挥部,通过“借粮度荒”的民间疾苦串联40余村。为传递行动信号,党员沈老虎发明“稻草人密码”:田间竖立的稻草人左臂指向代表集合时间,右臂绑红布条则示意行动。暴动前夜,2000余名农民以“赶庙会”为名秘密集结,手持钉耙、扁担突袭地主粮仓。尽管因叛徒的出卖,国民党调集军警镇压,暴动最终失败,但直至烈士们血染刑场,敌人仍未能彻底摧毁地下组织——暴动领导者费善宝被捕后,面对烙铁逼供,仅高呼“共产党万岁”,至死未吐露区委联络点方位。 暴动失败后,国民党悬赏五百银元缉拿区委领导人,却在长达两年时间里一无所获——幸存的党员沈老虎带着5名骨干藏身运河驳船,白天拉纤,夜晚在船底夹层刻写传单,他们与岸上群众约定,若有人被捕,家属需在门前挂出两盏红灯,组织便立即切断与该户的一切联系。这种将个体命运与组织存亡深度绑定的保密机制,使得西镇区委在浙北大地生生不息。 西镇区委的斗争史,流淌着令人动容的“沉默血液”,是一部用生命践行保密誓言的英雄史诗,是忠诚铸就的保密丰碑。站在林家兜的旧址前,昔日的油坊密谋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时代更加隐秘而复杂的加密战场,但西镇区委留下的保密精神依然灼灼生辉。当前,余杭区正将西镇故事转化为区委旧址的“保密情景课堂”的生动教材,党员干部可亲身体验“稻草人密码”破译、模拟地下情报交接,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揭示着真正的保密防线,不在高墙铁网,而在每个人心中“人在密在”的信仰灯塔,正如当年林家兜油坊那盏彻夜不熄的油灯,唯有将红色基因融入时代血脉,才能在复兴之路上筑牢永不褪色的保密长城。 杭州市余杭区保密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